适用对象:
触觉防御过强或迟钝、情绪不安、轻微自闭的儿童。
指导目标:
以各种不同的质料刺激敏感的脚底,强化触觉辨识能力和感觉功能分化的能力。
指导重点:
可以用沙子、碎石子、树叶、毛毯、塑料垫子等铺在地上,让儿童光着脚从上面走过。示范给儿童看,切勿强迫他,以免令他更为害怕和情绪化。也可将多种质料放在一起,让儿童感受各种不同的触觉刺激。
延伸活动:
让儿童站在草地、沙地、柏油路、水中感受不同的触觉刺激。
适用对象:
触觉敏感或不足、轻微自闭的儿童 。
指导目标:
透过水力和水温,强化儿童的肌肤神经,促进触觉信息调适。
指导重点:
儿童大多喜欢玩水,即使刚开始会紧张的儿童,也会很快的融入打水仗,如果水中放有玩具,更能引发兴趣。在儿童习惯后,可用莲蓬头或水管来喷他身体的各个部位,也可让他浸泡在浴池中。
适用对象:
焦躁、紧张、爱哭、粘人、情绪化的儿童 。
指导目标:
盆子中放进塑胶球、木层或纸片,让儿童用手在其中翻动、抓、握、扔。可强化手指末梢的触觉刺激,强化触觉的辨识力,对身体形象的成熟也有很大帮助。
指导重点:
要避免盆子内的物品造成儿童手指的疼痛,以免产生排斥。可以让儿童双手深入其中搅动,或用脚踏,屁股坐进去均可,指导者详细观察他身体各部分的反应情形。混合越多的东西,在游戏时会产生很多的声音,也会促进儿童游玩的兴趣。
延伸活动:
也可以用面粉、纸层、豆类等不同质感的东西,强化他的触觉神经,以及对不同触觉的适应能力。
适用对象:
触觉敏感或迟钝,大小肌肉运动不佳的儿童。
指导目标:
强化触觉学习,大小肌肉的发育 。
指导重点:
儿童躺在垫子上,双手抱着排球大小的球,高举过头。要儿童由垫子一头滚到另一头,球不可以松掉。
延伸活动:
教师可以在儿童滚动的同时用颗粒大龙球挤压他。
适用对象:
触觉敏感或不足的儿童。
指导目标:
直接刷皮肤,可以活化触觉接受器。手部、眉部、背部的刷动,对本体感的强化有直接的帮助。
指导重点:
用干麻布,以中度力气刷儿童的手臂、足部、胸肌肉、背部;反应敏感的儿童不要太用力,以帮助他慢慢适应,反应迟钝的儿童则可以用力些,以活化他的接收神经;可以边做边讲故事或唱歌,让儿童不至于太紧张,并维持轻松快乐的气氛。
延伸活动:
可以用其它东西,例如扇子、羽毛、电动按摩器等工具进行。
适用对象:
触觉敏感或不足,身体协调不佳,自闭症 。
指导目标:
强化儿童对温度的触觉反应,这种游戏刺激颇强,可促使儿童的脑干触觉系统苏醒,提升儿童的肌肤对不同感觉的适应性。
指导重点:
儿童有时由于冰袋刺激太强,不愿别人用冰袋碰他,喜欢自己触摸时,不妨让他自己先试试看。可以换成热水或冷水,试试他的反应。
延伸活动:
可以用小石头或细石袋,或各种软硬东西做接触游戏,让儿童练习在承受触摸时的正常适应能力。
1.平衡木:准备一个宽10公分,长2米左右的木板。让小孩在上面走平衡木,锻炼小孩的胆量和平衡能力。也可在室外,让孩子走马路沿、花池沿。
2.羊角球游戏:给小孩买一个羊角球让他在家中蹦。如果他蹦烦了,没有新鲜感,可以和他玩捉迷藏的游戏,让他蹦着去找你、去捉你。
3.身体滚动:让小孩平躺在垫子上,胳膊伸直,在垫子上滚,每天每次滚5分钟为宜。这个方法可以提高小孩的注意力。
4.接球游戏:让小孩扒在地上,头抬起来,双手抱一个球,向墙上推球,再双手接球。我每天让孩子做100个。距离墙的距离自己掌握。
5.梳头游戏:用梳子的尖端刺激宝宝的头皮,顺势梳头。也可以让宝宝在镜子面前自己动手,这对锻炼宝宝手指的精细运动和了解自身形象都有帮助。
6.篮中寻宝:准备一个水果篮,篮子内放各种不同质感、不同重量的玩具,鼓励宝宝从篮中将玩具一一取出,爸妈告诉宝宝玩具的名称,然后再将玩具一一放入篮中,反复2~3次。让宝宝多触摸各种玩具,在触摸不同质地的玩具时不知不觉地增进触觉识别能力。
7.箱中摸宝:准备一个空纸箱,上面开一小口口的大小以能容宝宝的小手及内装的各种玩具进出为宜,内装各种质地不同的玩具或物体,如沙包、玻璃球、小动物玩具等等。爸妈讲1种玩具或物品的名称,让宝宝手伸进去抓取出来,并能准确报出名称。
8.按摩足底:把沙子、碎石子、毛毯、树叶等不同质地的东西铺在地上,让宝宝光着脚从上面来回走,使宝宝感受各种不同的触觉刺激。另外,每晚睡觉前用温水泡脚后,爸妈用大拇指按压宝宝脚掌心,每只脚各按压100次,不仅可训练触觉,还是一种保健按摩法,能促进血液循环,预防疾病。
9.小飞机飞起来:爸爸或妈妈仰面平躺,向上伸出胳臂,双手通过腋窝握住宝宝的前肩,并弯曲双腿用脚托住宝宝的腹部。宝宝则颈部抬高,双臂张开,双腿并拢伸平,做成飞机模样。这时,爸爸或妈妈可做前后左右的摇动,并说:“小飞机起飞了!”也可以大人站在宝宝背后,双手拉着宝宝的双手,左脚抬高时身体向右边倾,左右脚轮流替换。
10.骑棉被马:将棉被捆成一个圆桶状,让宝宝如同骑马一样骑在上面,左右摇晃时两臂伸直,或上下弹跳,因为有棉被垫着,所以不用担心安全问题,让宝宝尽情跳动,也可以用大枕头或大的靠背垫代替棉被。
11.四肢运动:让宝宝平躺,大人分别抓住宝宝两腿、两手,上下屈伸、开合,左右摇晃各4个节拍;再抓住右脚,向左摇过左脚位置,接着换左脚、右手、左手同样运动,这种过中线的活动,对宝宝身体协调有很大帮助。
12.空中晃摇:在床上铺有软垫或较厚的棉被,爸爸或妈妈一人通过腋窝抓住宝宝的肩膀,一人抓住双脚,晃动几下后,将宝宝轻轻丢向床铺,丢出时宝宝与床铺的距离不能超过10公分,也可让宝宝躺在棉被上,大人手分别抓住棉被4个角两边摇晃几下后,将它丢向床铺。可反复5~8次。
13.摇小船:大人双脚并拢双腿分开同宝宝面对面坐在地上或床上,让宝宝坐在大人脚上,和宝宝手拉手,胳膊伸直,大人的身体前后摇摆带动宝宝一起摇摆,并可以向前或向后移动身体,就像小船在水中起伏摆动前行,可做20~40次不等。
14.水中游戏:透过水的浮力及水温,刺激宝宝皮肤的神经,可以促进触觉信息的协调,所以水的游戏是感觉统合活动中用处最大的。可以在水中放玩具,可以让宝宝边在水中玩,边用柔软的刷子刷身体,有助于触觉苏醒。
15.和皮球亲密接触:宝宝躺着,将小皮球紧贴宝宝的皮肤从胸部滚到腹部、腿部再回到头部,滚动时要时而用力时而放松,给宝宝不同的感觉,也可以让宝宝坐在皮球上面弹动,让屁股感觉球的弹性。
16.爬山洞:将硬纸板架在矮凳子或箱子上面,和家里的高椅子、桌子,做成好几种高度、形态不同的组合,让宝宝俯卧或仰躺着由硬纸板或桌椅下面钻出来。训练宝宝身体的灵活度,健全本体感觉。根据室温及气候特点,每天选择两个左右的项目,训练宝宝1小时,只要爸妈有毅力和有耐心。1~2个月就会看到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