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社会交往中,我们似乎对“眼神交流”给予了极大的重视。
一般来说,眼神交流通常用来与人建立联系、表达兴趣、促进交流,并且其作为一种表示“尊重”的方式也常被鼓励。
然而,自闭症孩子眼神大多是飘游不定、片断式的,眼神对视交流对他们来说特别困难。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对干预训练产生了很大的阻碍。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清除这个阻碍,提升孩子的眼神交流呢?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01
明确眼神交流的核心和目的
说到眼神对视,我们家长做家庭干预时,通常会想尽办法让孩子看自己的眼睛。
宝宝,看妈妈眼睛
宝宝,看这里
宝宝,看这是什么
……
到头来,却发现,为什么孩子越来越排斥训练呢?
没找到方法,依葫芦画瓢,自己累孩子也累。
其实,自闭症孩子对物体的兴趣比对人的兴趣大。
他们大部分不太在意其他人的想法和情感,所以主动跟别人有眼神接触的动因会比较低。
而且,自闭症孩子一般很难明白抽象的非语言沟通,眼神交流这种细微又高速的信息沟通方式让他们感到焦虑。
那么,我们做父母的可以做些什么来促进眼神交流,从而帮助孩子认识到“眼神交流”的价值而又不引起压力和焦虑呢?
02
增加孩子的眼神交流
你可以这样做
首先,我们要明白“眼神交流”只是表面行为,核心问题还是注意力,注意别人说什么,注意别人的眼神和表情是什么意思。
所以,“眼神交流”训练的重点是如何获取孩子的注意力。这样想,是不是目标更清晰了呢?
比如,用孩子喜欢的东西吸引其注意力,让他主动看过来!
其次,是选择合适的干预方法。实施任何的干预方法之前,都要先想一想它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的一个展现形式。
日常生活中我们是怎么交流的,交流的内容是什么?表达自己的观点后,期待对方的应答行为……
理论说完了,我们来看看实际操作吧!
① 正式训练前,必须做的3件事
第一,视线在同一水平线上。如果小朋友比家长矮太多,或是家长站的位置不合适,孩子都是无法看到的;
第二,距离合适。太远或太近都不利于眼神接触;
第三,当孩子的兴趣在玩具或者他感兴趣的事情上时,家长首先要引起TA的注意,把视线从物品移到你的身上,才能进行有效的眼神对视。
② 眼神训练的实施
我们可以通过行为引导和鼓励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建立起这项技能。
初次进行眼神训练的时候,建议将“与人对视”这个目标分解来做,特别是如果孩子显得比较回避时。
这个阶段,如果孩子有在努力看向眼睛周围的区域,我们也应该及时给予孩子强化及口头表扬,并辅助孩子与我们建立充分的眼神接触。
比如用孩子喜欢的食物及时奖励他,形成看过来=有好吃的的习惯。
当孩子比较放松或者在进行感兴趣的活动时,尝试与孩子练习眼神交流。
当他们在进行活动时,如果家长注意到他们并没有特别全神贯注,并试图以一种 直接的、感兴趣的目光进行交流 ,我们可以参与进他的活动中,并进行眼神互动。
当孩子在日常交流时感觉舒适并注视着您的眼睛时,立即用一种 夸张的方式给予孩子强化或者口头表扬。
并让他知道他与你互动时你有多开心,制造一种互动的愉悦感。
自闭症干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希望家长们有耐心的训练孩子,一时的失败、困境不算什么,持续有效的干预,才会让孩子获得更多的能力。